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谭光强

贵州省凤冈县新建中学 贵州 遵义 564205

摘要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出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未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又因为创新能够推动一个民族不断进步,所以创新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1]。因此教师应当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让更多的教师也认识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初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效途径

正文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则更加注重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利用逻辑性思维,以理论为依据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因此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创新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模型,不能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变为具象化的立体构象,所以他们很难在数学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2]。因此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建立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则应当先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入手,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新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

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已经存在的自然资源或者社会要素来创造一个全新的矛盾共同体的行为,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将对旧的一切事物进行替代、覆盖的过程。创新一词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 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祟班。理应创新。”中,而创新思维则是指用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现有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突破常规思维界限的思维方式,以反常甚至是超常规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与以往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的新颖的、独到的、原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而这种创新思维应用到数学方面则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思维,比如类比思维、直觉思维、归纳思维、猜测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等。当代的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们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管从各种方面来看都应该尽早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们培养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最好与最容易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进入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的高竞争性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若想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前提,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模式中,老师的课堂角色往往是教育组组织者和领导者,课堂大多数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则为服从者和执行者,是课堂中的配角,老师在课堂上负责讲授课本中的知识和传授解题技巧,而学生则以观众视角来听老师讲和不断的通过机械性的重复练习来完成对目前知识的掌握[3]。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大大加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时效性,但是却让学生们缺少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而且这样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感.在新课标的教育标准下,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辅助,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参与课堂上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会压抑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训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就应当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分配,尊重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目标、学习爱好、个性以及情感,给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探索知识的空间,平等和谐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轻松自在的投入到学习中。只有建立这种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而这种课堂氛围也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在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初中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班内开展讨论,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模式,并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及时调整同学们的角色关系,不要让学习好的同学成为讨论的主体,而是要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合作学习,开拓创新,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集思广益,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事物应用了平行线,并且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的答案后,不管同学们的回答是对是错,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回答对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同学们都对回答课堂问题产生积极参与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创新就是不断的打破原有的规则,数学学科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打破原有的理论权威上进行的,培养学生们的质疑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方式,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常为学生全盘接受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怀疑意识和质疑精神,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很难有创新意识,所以对于这种现状初中教师应当不利于学生们去对自己觉得有问题的知识提出质疑,并且寻找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质疑的正确性,并根据这种质疑来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并且也要在日常授课中鼓励学生们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提出质疑,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疑问,特别是同学提出的观点,初中生的思维网络并不健全,因此他们的观点也不见得完全正确,因此学生们也应当对同学之间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且讨论,打破传统,全盘接受的学习模式,面对内心的质疑,勇于去用实践来验证自己提出的质疑的正确性,教师也要通过培养学生们的质疑精神,来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课堂的末尾教师也要在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意识,并鼓励学生们分析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还存在的困惑,并将自己的想法和数学老师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用质疑精神来推动创新精神,从而推动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的几何课程,是往往几何题都有许多不同的解题办法,以一道几何数学题为例,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这道题按照课上老师讲述的常规解题方法则是: GHAB,连接EO。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OFGGHF∽△OGE,可得 EO /GF=GO/GH= 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但是几何问题的解法从来都不是唯一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找到的创新性解题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也能够接受到全新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带动其他同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设计创新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为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解决问题三步,要想顺利完成这三步,这对初中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都有着非常高标准的要求,因此许多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同学来讲,难度非常大,以至于会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导致了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抱着消极不自信的姿态,越来越抵触学习数学。为了避免和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利用生活中的周边环境来将数学学习带入到生活中让数学的学习过程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数学变得不再那么抽象化,更加适合于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来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用充分的热情来探索数学难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初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平方根》一课时,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问题来让学生们思考:“如果我们的教室地面总体面积为64平方米,那么我们这个地面为正方形的教室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这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边长应该为8米。”教师这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们:“答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调动起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脑中的逻辑性思维运作起来。对于班级中不经常发言和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当在上课时经常提问来,让他们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且对他们也运用上述同样的表扬方式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学习数学,对自己重新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仅只需要培养学生,也需要老师做出相应的创新性调整,只有老师带头,运用创新性思维,才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 照顾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和智力发育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位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天赋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数学方面并不是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都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不同学生在学习和吸收知识掌握知识所需的时间也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使他们接受到同样的知识含量,因此,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完全掌握课堂上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创新性思维,那么教师就应当开创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对待不同的同学用同样的方式,应当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来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而不是传统课堂上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加快课堂进度,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却完全跟不上进度,以至于在成绩好的学生推动课堂进度的时候,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只能越落越多,最后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因式分解》这时由于因式分解有许多的常用方法,如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求根公式法等5种方法,对于基础好逻辑思维强的学生来说,一下子接受这5种解题方法确实不是难事,但对于逻辑思维还不够完善的学生来讲,一股脑的灌输给他们5种解题方法则太过于任务量大了,也会给基础薄的学生们带来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新授课结束后,再添加一节习题课来指导学生们熟练运用这5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堂习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自行做题,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从而熟练运用这5种解题方法并培养创新性思维。在他们做完后,在给他们的课堂作业进行批阅。而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同学,教师在给他们布置课堂习题时,也要经常去他们身边走动观察他们的解题方法是否正确,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在他们遇到问题和知识盲区时,及时给他们进行指导并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脑中逐渐构造出创新性思维,并且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对于学习数学有更大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创新性教学来带动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建立逻辑性思维的同时也更加自信,敢于质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宏.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2(15):38-40.

[2]韩邦英.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93-194.

[3]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5-166.

[4]刘小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1):77-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