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希静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摘要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均着手构建“减负”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且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既能够为学生“减负”,又能够增强历史教学实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历史;教学;“减负”

正文


1“双减”政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践行“双减”政策,无论是对学科教学的发展还是初中生的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将“双减”理念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会促使教师细致解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等相关原则并严格遵循,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突破以往教学中的局限,对学科知识展开深层探索和分析,发掘历史规律,明确历史演进历程,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和深度学习能力也能不断增强。“双减”政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和渗透促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深度。第二,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教师需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业的数量以及课后服务的内容等进行精简和优化,学生学习的重点集中于运用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解答典型问题,如此即可掌握历史知识的精髓,摆脱无意义、反复性的作业束缚。在此模式下,学生的身心压力能够得到缓解,也能在历史课堂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三,“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真正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中。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解答历史习题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在能力和素养方面的成长状况,继而导致学生缺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历史作业进行优化,引进更典型的素材,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利用史料素材展开探究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2“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策略

2.1以课堂教学为基—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2.1.1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拓展教学深度

拓展教学深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要求,只有真正实现深度教学的目标,学生才能准确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从历史的表层知识探索其本质和内涵,揭示其背后反映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在深度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增强学习积极性,增加探究深度,由此,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能扎根于历史教学中,学生也方能摆脱无意义和无深度的题海训练。

2.1.2巧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支撑,引进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资源和史料素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内知识,也能对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也能开阔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实际目标出发,巧妙地应用智慧教室、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促使他们在信息程度较高的历史课堂中增强学习效果。

2.2以课后作业为主—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2.2.1布置分层课后作业,满足个体需求

“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是“双减”政策中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历史老师应以学生个体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内容,布置层次化的课后作业,使得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课后指导,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学习信念,弥补知识不足。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高质量的作业中强化学习效果,还能改变以往对作业的抵触心理,进而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体会历史知识中的深厚底蕴。具体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满足初中生的个体要求,真正将“双减”的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据此设计和布置层次分明的课后作业,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辛亥革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三层课后作业:第一层为“达标练习”,即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设置进行填空、选择等的作业;第二层为“基础训练”,在第一层作业中选取部分内容,并引入主观性较强的论述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第三层为“拔高训练”,即要求学生从拓展角度出发,论述“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依据历史知识储备探索角度多元、论点明确的答案。如此,不同学情的学生均能获得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摆脱无意义的训练,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2.2.2布置理实结合的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应布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服务阶段完成理论作业,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实践作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强化自身的历史感悟能力,这就使得作业实现了反馈和检验知识基础的目的。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一节时,为了提升课后作业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设置难度系数有层次变化的理论作业,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当地关于“五四运动”的博物馆、纪念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五四精神”,了解中国青年为革命胜利做出的努力。理实高度统一的作业不仅能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基础,提高作业质量,而且能从题海训练中脱离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策略,既能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又契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使学生在极具体验感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中扎实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历史素养,同时提升学习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杨晓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239+247.

[2]段臻.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15.

[3]巫伟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J].亚太教育,2015,(33):52+51.

[4]成洪燕.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创新教学理念[J].亚太教育,2015,(19):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