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高职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孙冬青 宋传玲 刘微 杨春晓 孟祥敏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165000)

摘要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是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在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快速发展、林区加大寒地药用植物开发及利用的背景下设立的,旨在培养掌握中药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

林区;高职;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正文

一、专业建设背景

生物医药是我国近年来着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1]。尤其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疗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认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医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大兴安岭是全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具有独特的植物区系组成成分,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兴安岭是一个天然药材基因库,有1144 种药用植物,其中国家药典收录110种,寒地野生中药材具有种群面积大、药效高、道地独特、资源富集等特点,80 余种野生药用植物储量17.3万吨,是“寒温带天然药库”。五味子、草苁蓉、灵芝、芍药、黄芪、苍术等340余种中药材种储量74万吨,有效成份远高于国家药典标准。2014年4月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在保护好森林资源前提下,政府推动由过去木材生产和加工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森林管护经营为主,种子种苗、林下种植、采摘、特色养殖、森林生态旅游、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绿色经济为辅的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中药材、浆(坚)果、食用菌、林下养殖等作为主要接续替代产业,林区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在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和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地区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正在逐渐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自然资源,发挥土地和生境优势,以中药材生态培育为核心,建设独具特色的林区中药材产业体系,是我们发展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培养中医药和林业相结合的新型实用人才是关键。《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2020)》也指出:应当建立健全规模适宜、专业及层次结构合理的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大兴安岭职业学院作为中国最北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我们于2021年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并开始招生。

二、地区人才需求现状概况调研

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开设前我们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面向大兴安岭地区中草药栽培与初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果简要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1.大兴安岭林区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野生资源保护开发滞后。大兴安岭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位置偏远,中药材资源难以实施有效保护,乱挖乱采野生资源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一些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驯化和开发利用不足,中药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药材90%仍然依赖于直接采集野生资源,导致珍贵稀有品种濒临危机,供求矛盾加剧,制约着当地特色中药材的发展。

中药材生产方式落后。在调研的所有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企业中,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草药种植繁育基地规划建设基本没有或进程缓慢,现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多是政府引导、以苗圃为载体、农户自发栽培生产为主,集约化组织方式、资金投入、产业化体系建设严重不足,大多数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中草药栽培生产、产地初加工工作。

人才短缺,产业化水平不高。虽然大兴安岭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生产总体还处在粗放、分散经营阶段,缺乏整合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市场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科研人才短缺。产品整体档次较低,附加值不高,多数以原料形态销往外地,中药饮片初步具备生产能力,其他延伸产品生产几乎是空白。

2.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调研,我们分析归纳出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有5种,其典型(主要)工作任务及素质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1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编号

岗位名称

岗位典型(主要)工作任务

素质能力要求

1

中草药栽培管理

中草药种类识别、栽培相关技术、GAP种植及管理过程

识别中草药能力、土壤肥力测定及施肥能力、常见中草药的栽培管理能力、中草药繁育能力、中草药生态种植,野生抚育能力。

2

中草药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种类识别与鉴定、农药使用、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技术等

诊断、防治中草药常见病虫害能力。

3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中草药产地初加工技术的一般流程;

采收后清洗、干燥、炮制等能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能力。

4

营销人员、客服

中草药种子种苗与中药材销售

中药材相关基础知识(药材规格等级、质量优劣等)、商品药材销售能力等。

5

综合人员

办公室人员

中药材相关基础知识、文字处理工作能力。

三、林区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作为新开设的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面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初步定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中草药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中药材加工、中药材鉴定、中药材市场营销、中药材管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中草药栽培繁育基地、中草药产地初加工、中药材炮制等行业企业,能够从事中草药植物栽培、良种繁育、应用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及中草药加工与销售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紧紧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围绕国家生态林业建设需求,设置林区中药材栽培生产管理课程体系,重点培养中医药与林业相结合的新型实用人才。

1.课程设置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是一个立足于农学、面向中药学的专业,介于两大行业的交叉渗透处[2]。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必定是包含医药和农学两大门类和多学科共存的状况[3]。为达到培养懂栽培技术、产品初加工技术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设置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第二课堂等板块。  

公共基础课程具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合格的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为将来选择继续深造或有自主创业规划的学生开设的,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

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学生在以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与中草药栽培相关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产环境、中药化学、药用植物资源、有机化学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中中药材生产类占绝大部分,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草药栽培与养护技术、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技术、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药用植物设施栽培技术、中草药种子生产技术;中药材管理类主要包括中草药质量检测、中药材市场营销课程。专业拓展课包括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药用菌生产技术、中草药有机种植、中草药野生抚育、药事法规、农业机械等课程。中药材栽培与加工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具体的生产实践,生产技术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设置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包括植物学教学实习、土壤肥料学教学实习、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技术教学实习、中草药质量检测综合性实验、药用植物资源学教学实习、中草药栽培与养护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学时及教学安排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时令性,大多数生产类课程的安排我们是按季节时令进行的。除此之外,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原则,一二学期主要安排通识及专业基础课程,三四五学期安排专业核心及拓展课程。

学时安排上,由于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性非常强,教学安排遵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量,专业核心课程部分技能性知识结合实习实训将其安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传授,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核心课程一般设置为72学时,关键技术课程如中药材栽培与养护、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课程学时分别设置了144学时,108学时。课程教学实习实训、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总计有1610学时,占总学时的51.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

课程内容选择上,我们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整合相似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以必需、够用即可,避免重复。

3.教材选择

教材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是课程的物化构成部分,是联系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4]。专业建设过程中在课程教材建设上,优先选择高职高专“十四五”或“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用活页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没有适合教材的情况下,学校鼓励相关教师自编出版教材,如“中草药栽培与养护技术”,现有大部分教材各论部分都是普遍常见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而大兴安岭本地的寒地特有药材的栽培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我们成立了教材编写组组织相关教师查阅资料结合当地实际编写了《寒地中药材栽培技术》。

 四、结语

如上所述,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专业,在课程设置初期最易犯的错误是即将原有专业的课程不加取舍地简单罗列、堆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课程繁多,学生疲于上课,教师讲授泛而浅,知识点重复率高,教、学都事倍功半。作为专业建设的团队成员,要避免出现该现象,不能一味的照抄其他院校相似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学生生源素质等实际情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具有自己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为林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卫萍,李成忠,周晓舟等.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5):159-160

[2]卢诗剑,黄卫萍,梁碧云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轻工科技,2021,37(10):177-181

[3]杨俊杰,尹健,梁利香.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6(6):1-2.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JB1422096

作者简介:孙冬青(1982-  ),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林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教学与科研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