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红色文化/高校学生/探索研究
正文
一、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相关分析(以山东省、云南省为例):
山东,自古为华夏传统文化之脉,名人志士寄托之地,素有"齐鲁之都、礼仪之邦"之称,其历史文化悠久、政治底蕴深厚,在这里,不仅孕育了流传千古的孔孟文化,也沉淀积累了近百年来深厚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作为光荣的传统革命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先烈与仁人志士,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保家卫国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沂蒙山区为代表的革命老区,在这里,产生了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展现了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与解放军战士们"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军民情怀,这种精神与情怀无不镌刻在每一位国民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道,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最后一匹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朴实感人的沂蒙红嫂事迹,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湿润了无数人的眼眶。以鲁南地区为代表枣庄革命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踊跃出一支英勇无畏的抗日武装队伍——铁道游击队,他们为了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进行扒火车、扎铁路、展开游击战术,成为了敌后战场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他们与日本侵略者展激烈的奋战,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最为激昂的声音。以胶东地区为代表的著名革命区——威海刘公岛,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见证与缩影,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战场,也是清政府北洋海军的基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将士们英勇抗敌额、浴血奋战,他们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捐躯,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诗篇。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道路,是云南省杰出的红色精神人物之一,他创作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等,体现了在民族危难的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和工农群众在苦难下的反抗精神,奏响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最高热潮,被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当然,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远不止这些,除此之外,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许多红色精神文化,不同地区各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红色文化。还有许多在民族危难之时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英雄先烈,他们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的探索史、求索史、奋斗史,他们的精神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更是注入在我们每一位国民的血脉之中,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成为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宝贵的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正是影响着现如今青年一代人思想品性与价值观念的重要钙剂,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不断学习、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所以,山东作为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厚的革命区,在积极对待红色文化弘扬与传承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探索其途径与方法,加强推进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一系列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紧密链接与结合,让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视野,站稳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学校思政课程内容的时代思想性、哲学性和引导性,把优秀的红色基因融入到青年学子的血脉之中,让红色精神成为当代青年学子的信仰之基、思想之钙,努力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成为有文化、有思想、有内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者和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
二、高校传统模式思政课的现状与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科学迅速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加之各种矛盾关系错综复杂,使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漠,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或关心程度下降等问题,缺乏对思想政治方面的热情,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相关兴趣热度,以便更加全面剖析当前高校思政课现状及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更好的明确当前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为此在学校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关心程度”及“在总体学科中喜欢思政的学生人数”两项调查,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图1-学生对思政关心程度构成比例】
【图2-在总体学科中喜欢思政的人数】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以所抽取的200名学生为例),有近40%的同学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或漠不关心,而比较关心时政热点的同学也仅占22%,完全喜欢思政的学生不足20%。同时,根据在学校总体学科中喜欢思政学科学生的人数统计图可以看出,对艺术学科和专业课感兴趣的学生人数较多,对数理化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人数最少,而对思想政治感兴趣的学生人数相对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由于当代高校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程度的降低,致使当前思政课堂学生人数减少、选修人数下降,甚至有许多学生并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学习思政这门课程而选择这门课,而是为了修足、凑够学分才选择这门课,从而产生了许多在思政课堂玩手机、睡觉、不听讲的学生,且现象较为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相关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三方面考虑:
(1)部分学生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课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上,认为专业课可以帮助自己在未来工作领域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严峻,致使很多的学生把学习重心放在了专业课领域的研究上,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在以后工作中用处不大、没有出路、不实用等,这种思想观念的产生使很多学生不愿把更多精力用在思政学科。
(2)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意愿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读现象,忽略了思政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创新性、调动性,缺乏教育责任感,致使思政课堂成为了流水线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整体氛围较低,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3)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学科兴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马克思主义专业、哲学专业、法学专业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思政方面兴趣程度较高,而理科类、工科类等专业的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兴趣程度较低一些,这可能与不同人群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等差异性有关。
三、融入红色文化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分析:
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的改进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的改善和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更好的引起当代学生对红色精神及红色政治文化内容的思考,启发学生内在的思想价值及政治观念,让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思考与学习,以此达到引导性教育、启发性教育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效率及课堂氛围。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背景下,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前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方法,通过思想政治学科这一重要的教学科目,提升目前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政治素质,教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方法,正确的看待新时代、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引导高校学生积极的走向社会、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积极主动的服务社会,增强其社会担当和责任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不断的锻炼与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修行者及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提出,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属性和职业特点,为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科学引领。所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各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功底,不断探索顺应时代发展主题的新思想、新内容,不断地推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创新化、多型化、深层化。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与现有的思政教材及合理范围内的教学内容相辅结合,对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改善当前部分学校思政课发展阻滞的现状具有积极效应。同时,在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到学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创新改革,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内容,同时发现学生不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这也是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方向的重要参考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红色故事教学案例的列举:
例如,在高校大学生版时事政治报告读本中,第一讲第二部分“精神血脉•代代相传”章节中,可以引用山东特有的红色文化典故,引导学生思考山东具有哪些典型的红色革命区、具有哪些代表性红色人物、应当学习哪些红色精神、如何弘扬和传承这种红色血脉与精神。如列举山东红色革命区沂蒙区,在这里,涌现了沂蒙红嫂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增强学生对沂蒙精神等省内特有的红色人物精神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沂蒙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民族情怀,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激情,使学生收获课本内容以外的思想知识与情感体验,让这些红色的精神发挥出持久、永恒的魅力。总之,在讲好教材限有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启发性教学,利用省内特有的红色文化与党史故事,启发学生牢记民族英雄、感受时代赋予的重任,鼓励学生学习优秀先烈精神、不忘初心使命,以昂首挺立的姿态迈进时代新征程。
五、总结: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背景下,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未来将会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不仅可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当代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可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效果与氛围,增强高校学子对英雄先烈人物的认识与了解。不断吸纳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利用不同地区现有的不同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对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高等教育2014 年第9期.吴高波.
【2】《产业与科技论坛 》.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20年5月.黄豆豆.
【3】《学园》.红色家书在高职艺术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研究.2021年12月.范甜甜;韩蓉.【4】《江苏教育》.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2022年5月.朱倩倩.作者信息:马润众,男,汉族,山东济南,单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杜国磊,男,汉族,山东泰安,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钟卓稳,男,畲族,浙江丽水,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