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提质增效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林春生

福建省永春蓬壶中学 福建 泉州362609

摘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能突显课堂教学的价值,高效完成课程任务。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借助有效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从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认清学生能力上的欠缺。本文从初中化学阅力的意义和培养策略等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供教师教学参考。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双减政策;提质增效

正文

引言

初中化学学科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在学习的时候,学生要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并结合这些内容选定相应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力和实践力。因此,利用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有效融合,可以强化知识的扎实程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实践。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的发展趋势

“双减”背景下,对于接受性学习这一概念,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有误解,认为接受性学习就是灌输式教学的产物。教师只需要将知识一股脑的教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启发下,接受性学习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形态,更重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尝试,主动的探索,从而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接受性学习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有效的帮助。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学的目标为归宿,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现代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有效的方式巩固学习的成果。在现代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要结合有效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初中化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此,如何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关键。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和理解,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这一点,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去创新[2]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化学知识存在畏难情绪。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之中,有些化学知识较为抽象,他们依据现有的理解力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没有重视利用创新的方法简化化学知识,反而造成了学生的负担。与此同时,教师教学模式的刻板化和单一化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整个课堂的氛围较为压抑,学生很难通过主动思考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既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也无法讲清楚化学知识。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并且不断优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尽可能的深化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是,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仍旧以教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3]

三、“双减”背景下推动初中化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化学思维培育

    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堂教学质量之所以不高,效果也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的思考和创新,就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平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学生可以自主发表意见,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这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问题的评价和引导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作为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中,要仔细研磨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让化学学习可以变成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生物活化的问题入手,就是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找准切入点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感到迷茫,不清楚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传统初中化学教学都是在机械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减少机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活动,可以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对化学知识感兴趣,并且积极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在课程教学形式上进行改观,创新教学的具体方法,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性行为,教师要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去改良方案。当学生取得了研究成果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予以高度的赞扬[4]

(二)整合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察教材上的主体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超越课本内容的更多知识,并且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时候,教师可以也通过生活经验的引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生活中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不断减少,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放在不同的房间里,结果是不是也会不同。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的方式和过程,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据此,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相关资料,制定具体的实验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是引导和提示的作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到接受性学习策略的实施路径,明确学习的主要方向。做好这些准备,学生就可以对实验的具体过程进行设计,从而得到结论。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知识点作为提示,让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比如“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毫升浓氨水。用一个大烧瓶罩住A、C两个小烧瓶,烧杯必至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将教材上的问题变成探究式的任务,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5]

(三)积极采用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要想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就应该从适切性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借助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两种形式开展课程。因此,在选用教学模式时就要考虑到不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在选择研究性主题时应该考虑到这一主题的操作性和探究性,必须要与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关联。学生能够在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解决初中化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6]

比如在学习氯元素的时候,学生要结合已经学过的次氯酸漂白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选择好探究性主题以后,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控研究的难度。如果学生的水平没有达到探究问题的标准,就难以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一些较难的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然后再引入向研究性活动。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同样是蜡烛燃烧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知道蜡烛燃烧的条件就可以,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蜡烛燃烧的温度、燃烧时碳与氧气的反应形式,以及燃烧的生成物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为此,教师在深入分析问题难度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匹配程度,利用有效的讲解和积极的实践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段特点,灵活的运用两种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从学习融合的方式过渡,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7]

(四)帮助学生架构整体性学习体系

初中化学教育是一个教师帮助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科内容、学科方法以及学科思维构成了教学三要素,其中学科思维是形成知识内化的重要渠道,也是通向科学发现的重要桥梁。初中生正处于思维高度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将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因此教师要注重化学教学思维的培养。要针对整体性思维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力求以学生为教育中心,进行方式方法创新,并形成长期教学计划,让教学过程具有层次性。初中化学整体性思维又称为系统性思维,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对于认知知识进行统一整合的思维过程,整体性思维在辩证逻辑中作为独立的思维方式,本身具有连续性、立体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思维主体需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客体的客观整体性,并将整体视为有机延续且不断发展的探索过程。学习对象确定后,整体性思维是从多个方面去反映客观整体,且结合各类属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关系网络展示,以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的层次和结构,结合逻辑再次展现全貌[8]

初中化学的整体性思维起源于系统性理论以及发展,需要关注者了解化学内部关系并能基于整体性角度进行全盘考虑,当达到高阶段时还可以将化学与其它学科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宏观的“视野”,由此深度学习化学学科的价值知识。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初中化学教育需要以符合社会需求进行人才教育与培养,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整体性思维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模式创新,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很多时候学生在运用初中化学知识解题的时候会将关注点局限于问题本身,缺少知识的灵活性,整体性思维则是强调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局部特征,而是从出题目的、题目结构、已知条件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化考量,整体性的观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深挖已知条件中的关键点。化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体性思维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形成自我认知[9]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要与时俱进,在利用新方法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路径。为此,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和平台解决具体的问题,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初中化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设计有效的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知识内容,提高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宝强. 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化学作业管理的措施分析[J]. 考试周刊,2022(20):121-124.

[2] 王文军. 基于"双减"要求整体设计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题[J]. 辽宁教育,2022(7):17-21.

[3] 张亚美.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路径[J]. 读与写,2022(18):178-180.

[4] 吴璐. "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多样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4):190-192.

[5] 张雨梦,周凤敏. 如何打开初中化学双减的"窍门"[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4):54-55.

[6] 俞金德. 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课后练习的"适性"设计[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22(1):55-57,64.

[7] 张荣芳,张贤金.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22,29(3):54-56.

[8] 周广,曹红梅.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形式研究[J]. 化学教与学,2022(7):27-29.

[9] 马新国. 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0):170,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