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正文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结合各学段各领域的课程内容,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回应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教育基本问题,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教学指导,并结合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突出教学、学习及评价的三位一体。目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分离、教评分离、学评分离的现象,教师重视教而轻视学,教学目标意识薄弱、评价素养不高、教学形式化,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设计不当、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忽视了教学预习和复习环节、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等。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理,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策略,从而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智慧学习生态。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是在整个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的程度。“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是基于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评价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统一,教与学、教与评、学与评是一致的,“教学评”三者互相影响,以科学的方法融为一体。首先,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导航,是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依据,在教学中有机融合教学、学习及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然后,学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主体,不仅要从教师角度去思考教学,而且要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里,建立教与学的桥梁,力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化。最后,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贯穿教与学,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它意味着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时要思考评价内容,根据目标达成度做出课堂教学决策、教学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后续学习。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让教学具有整体性、学习具有交互性、评价具有进阶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践行“教学评”一致性,基于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为什么教:确立科学精准的学习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经常是形式化地出现在教师备课本上,教师在教学中极少有目标意识,无法在课堂上观察到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在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时,首要任务是确立科学精准的学习目标,这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导航,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第一,深度解读课标,让目标导向。新课标针对各学段、各领域的数学教学提出了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要深度解读课标。进行课标分析,搞清楚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将课程标准细化、具体化,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寻找依据,奠定课程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基础,让目标更好地指导教学。
第二,量化分析学情,让目标精准。常规的学情分析多为笼统的描述,找不准学习起点,对教学指导的价值很小。然而,教建立在学之上,只有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确立学习的终点和效果。因此,教师做学情分析,在课前做前测,用纸笔测试、谈话记录等方式,既要明确学生“已知”、“已会”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精准的学习目标。
第三,梳理研究教材,让目标落地。教师可以从内容视角看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找到教学内容的课标依据,分析教材。教师还可以从编排的内在理路看教材与学习、知识的关系,挖掘教材的知识逻辑线索,思考教材是如何遵循学习规律来组织相关素材的。
(二)教什么好: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成为了教师统筹规划教学的新方向。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要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要关注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化、结构化;要改变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如,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涵盖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比例的应用等内容,将教材知识内容整体化、系统化。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循环上升发展模式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理念相吻合,教师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合理清晰的目标,接着将学习目标转变为评价任务,最后合理规划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评价形成闭环,两两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
(三)怎么教好: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在目标、评价的指引下有序开展,教师从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到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借助学习单、学具等载体,逐步发展核心素养,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一个目标为“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对应的评价任务是“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环节:一是教师出示甲、乙两城市某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完成两城市上半年月气温变化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是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读图步骤说一说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方法,开始尝试画图;三是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互相点评,改正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定评估任务,围绕评估任务定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让学习充分展开,保证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如何检测:实施多元分层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引,嵌入教与学的全过程。新课标提倡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重视评价的促学、促教功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要实施多元分层的教学评价,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价分层是指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评价标准不同。实施多元分层的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自信,更准确地反馈教学效果,是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
综上所述,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强调“教学评”之间相匹配、相吻合、相协调,突出教学、学习及评价的一体化。通过确立科学精准的学习目标、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实施多元分层的教学评价等“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高秀莲.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乘法公式”单元[J].中学数学研究.2023.10-15
[3]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3
[4]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04):15-22
[5]史雅婷.“双减” 背景下STEAM教育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探究.长江大学硕士论文.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