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络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作用——一例青少年社区矫正的访谈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侯秀娟,陈星,段海丹

摘要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社区矫正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支持网络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访谈,探讨了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对其社区矫正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网络

正文

一、前言

社区矫正是人类刑罚理念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是在社区中对犯罪人进行的矫正和控制活动[1]。其中,矫正主要体现为帮助性活动,控制主要体现为监督性活动,具有非监禁性、社会参与性、刑事制裁性和惩罚缓和性四个特征[2]。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就是把符合矫正条件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置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区,接受惩罚和矫治,以促使其矫正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3]

个人社会支持网就是指个人能从中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包括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人们从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得帮助,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4]。当今,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增长,将社会支持网络运用到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青少年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使社区矫正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对青少年社区矫正起到了什么作用?不同青少年不同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对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本文采用对社区矫正对象个别心理访谈的方法,深入探讨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在社区矫正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提高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效能提出相关建议。

二、受访者基本资料

2.1 人口学资料

受访者W,男,20岁,汉族,中专文化程度,未婚。

2.2 个人成长史

受访者W,生于城市普通家庭,是家中的独生子。父亲从事建筑行业,母亲从事服装行业。自小父母管教颇严,对W的学业尤其如此,但是W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在一所职业中专就读。

2.3 犯罪及刑释过程

受访者与其同学在无钱上网的情况下,抢劫一名女性路人,抢得现金340元,诺基亚手机一部,女用手提包一个。因其当时属于未成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年半,缓刑年。

2.4 目前社区矫正情况

W在社区司法所矫正期间,服从司法所的矫正与教育监督工作,每周进行电话汇报一次,每个月上交思想报告一份,并积极参与社区集体公益活动及法制宣传活动。之前在肯德基做兼职,目前刚刚辞职并在某证券公司谋得一份职业。

三、访谈过程

3.1建立具有安全性和支持性的访谈关系

访谈者首先向受访者说明保密原则、伦理原则等事项,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主动倾听、同理心与情感反应等技术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在本次访谈中,访谈者可以较准确地把握谈话的脉络和可供双方交谈的问题,并以同龄人的角度去倾听、理解受访者的心路历程,从中了解受访者的成长过程、现在的社区矫正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始终以一种尊重、关注以及理解的姿态走进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并对他的努力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2在社区矫正过程中W的个性特征及需求

在与W的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发现W是其同龄男生的典型代表。这次抢劫,也只是因为朋友怂恿,自己怕“不去没面子”,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是否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才酿成了现在的惨剧。总的来说,W算是一个还未长大的“小孩”,需要经受社会的洗礼。其个性特点和人格特征是没有缺陷的,缺乏的是对法制法规的自觉性,对此,需要家庭及社会应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3 心理社会原因的分析

本次访谈案例中受访者心理及身体都很健康,没有相关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也不存在认知偏差,能在社区矫正这个阶段摆脱精神包袱,积极配合司法局的矫正与监督管理工作,力求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其社会支持网络相当稳固,从而给他撑起了保护心灵的一把大伞。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个体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个体能够从中获取各种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以解决个体遇到的问题,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5]。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危机,保证正常良好的生活秩序。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和个人幸福。如果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当发生压力事件时,个体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个人的身心疾病,难以继续正常的个人生活。

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模型是指当个体处于压力状态时,社会支持可以起到一定的有效的缓冲作用[6]。在这个模型中,社会支持产生作用的过程是:当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而社会支持则可以缓冲这种不良影响,避免个体遭受压力的破坏性影响。其作用机制见图1

图片7.png 

1  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机制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在两个重要环节中起着缓冲作用:(1)在评估过程中,社会支持对个体评估潜在压力事件的结果具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体认知到在他人提供社会支持的帮助下,自己能够应对潜在压力事件,那么该事件将不被视为压力事件;(2)在遭受压力事件过程中,如果有充足的社会支持,个体可能对已知的压力进行重新评定,阻止不良反应,抑制疾病或疾病行为的产生,或者触发有利的调节性反应,达到减少甚至消除因压力事件而产生不良反应的目的。

从本次访谈中,可以知道受访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日常生活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得益于其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是矫正对象的自我支持。W现年20岁,虽然因为触犯了法律不得不中止学业,但是仍然积极奋进,准备时机成熟了进入大学继续读书,这对他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支撑作用。其次,是矫正对象的家庭支持。W是土生土长的本城人,虽然父母对其管教较严,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是给了他很大的物质供应和精神支持。青春期是第二逆反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非常容易与家长发生冲突[7],也最容易走上歧途。第三,是矫正对象的朋友支持。他与以前的同学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会定期聚在一起,交流近况。W说,他现在更多地是从同伴身上学习积极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最后,是矫正对象的志愿者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给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把他偏离的人生航道纠正了过来。W说,负责他的矫正工作的阿姨对他很好,时常对他嘘寒问暖,也教给了他很多人生的道理。

3.4  干预过程

对于本次访谈的受访者,由于他的保护性因素较多,特别是他具有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他适应社区矫正生活,为今后重新融入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他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不显著,他的SCL-9016PF测验的得分均在正常水平之内,因而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更多的是采用引导、探询、鼓励、释意、情感反应等倾听技巧来建立和维持访谈关系,促进其对自我的开放与探索,并收集相关资料。

3.5  效果评价

3.5.1受访者自我评价

在社会矫正期间会积极配合司法人员的行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督促自己,提高自己,并且会努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闯出一番业绩。

3.5.2访谈者的评价

本次访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W并无行为或心理异常,社会适应良好,社区矫正对其的作用及影响颇大,希望在社区矫正后,他能有一个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

3.5.3司法所工作人员评价

该社区矫正对象特别配合司法所的工作,表现良好,力求上进。类似的访谈会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并思索一些问题,有助于他思想认识的提高。

3.5.4家人的评价

据其家人反应,该受访者在此次访谈后表现较好,工作努力,令人欣慰。

四、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与相关建议

此次的访谈对象比较特殊,与很多有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相比,他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受访者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就说明,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进行,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与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社区矫正的建议:

(一)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将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整合

社会支持分为许多种类。在微观层面上,主要包括家庭支持网络、邻里支持网络、朋友支持网络和志愿者支持网络。中观层面上的支持网络包括社区矫正的相关职能单位构建的网络、青少年矫正对象工作单位和学校的社会支持网和第三部门的支持网络。而宏观层面上的支持网络包括政策支持网络、社会文化支持网络、经济支持网络和大众传媒支持网络[8]。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支持资源,为了有效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效用,就需要妥善运用,使社会支持系统成为社区矫正良好的推动剂。

(二)借鉴国外青少年社区矫正经验

作为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最先发源于西欧和英国,发展于美国,在西方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已经探索出较为完善的矫正方式和经验办法[9]。而我国的社区矫正刚刚起步,在社会支持网络这方面尚有缺陷,比如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忽略社会力量;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总结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设立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项目,针对各个青少年罪犯的不同情况、特点和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三)提高家长素质,正确解决家庭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及其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最重要而又最深远。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10]。有研究者提出常见的教养方式有三种: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11]。教养方式影响亲子关系,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并且,在处理家庭矛盾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宗宪. (2004).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司法, 7, 60-64.

[2]孟晗. (2012). 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华中师范大学.   

[3]贾洛川. (2006). 中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矫正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贺寨平. (2001). 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 国外社会科学, 1, 76-82.

[5]周湘斌, & 常英. (2005).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性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16.

[6]陈成文, & 潘泽泉. (2000).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6), 25-30.

[7]俞国良, & 周雪梅. (2003). 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 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4), 33-39.

[8]龚晓洁. (2006). 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网模式研究——J 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4, 30-33.

[9]陈和华, & 叶利芳. (2006). 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和问题. 犯罪研究, 1, 62-67.

[10]张文新. (1999). 儿童社会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Baumrind, D. (1971).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1, pt2), 1-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