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几点优势探微
摘要
关键词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小学数学;优势;策略;建议
正文
引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新理念、新方法及其措施执教数学课程,可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效果较为显著,教师在教学时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促进学生主动求学,十分契合新课程标准,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逐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此,在日后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应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模式,注重展现思维模式优势,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助益学生收获更为优良的学习体验。
一、“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概述
(一)学案导学
“学案”是一种简单学习计划指导和辅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的方案,学案与教案区别在于,学案由教师“导学”和学生“探知”结合构成。“学案导学”指把“学案”和“导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教师“导”及学生“学”为桥梁,将“学案”作为载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致力于提升学生创新性和发展性。学案导学本质在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发现,与以往“填鸭式”被动式教学相比,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学案导学更强调突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自我学习价值。
(二)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后教”,实则是学生先熟悉课本内容,在课前进行预习,理清学习思路,适当提出问题,确定学习重点,而教师则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效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指引学生打造自主学习体系,主动吸纳书本知识,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但是,目前一些小学数学老师忽略了学生自主性,未把“先学后教”教学方法科学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少自我意识,过度依赖教师,从而影响其数学思维及计算能力的发展,这与新课标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探索“先学后教”数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一)"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益于促进教师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后,学校要求相关教育人员集体备课。每一数学教师都有机会成为集体备课时的主要指导者及发言人,每一章节导学案均由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班级数学教师共同制作完成。在数学教师集体备课后,即可分别按照自身教学风格针对教学模式加以调整,教师集体备课不仅能加强教师间相互合作及交流,还可在备课期间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检测教学内容难度,使得教学团队精炼磨合,精选导学案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益于建构生本课堂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基本步骤为:按照学案预习、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反馈、教师答疑解惑、巩固练习等。在应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通过学生间互动、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不得不承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班级中总会存在几名“学困生”。在应用此种教学模式时,“学困生”学习问题应引起教师高度关注,若学困生能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模式下可自主掌握数学知识,其余学生也可基本掌握学案中的导学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给予学生适当激励和评价,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全身心投入到生本课堂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水平[1]。
(三)"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优良习惯
应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此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意义重大,可让学生生成数学学习主人翁意识。小学生在数学课前按照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预习,即可明确后期学习目标,提前熟知学习内容。在预习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医患问题加以记录,留到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在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其他同伴加强协作,共同交流探讨,即可解决预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与其他同伴共同分享预习成果,并根据章节目标独立完成课后习题。这样一来,即可令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及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互相配合及相互交流,既能提高数学学习知识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社交能力,对促进其未来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注重引导预习,布置预习任务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为学生安排好预习任务和作业,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数学学习能力。在设计预习目标和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切记不可将预习目标和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否则将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同时,也不能太过复杂,否则便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合理设计学案预习任务,才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真正地获得更多熟悉知识,并有效地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学案导学及微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后期课堂上所学内容,并为其设计出相应练习。首先,通过网上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录制教学视频,并在学案中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如了解小数性质及对小数进行简化或改写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案内容,搭配微课视频,进行提前预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又可以令其提前为后期课堂学习做好铺垫,确保课堂教学时大幅提高整体学习效率[2]。
(二)课上先学后教,增强自主能力
“先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自学,教师为学生明确课堂教学范围和学习目标,让其更好地掌握课上自主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先导”方案,并据此提出相应学习需求,从而达到理想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先学”研讨活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实践时,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细致解释,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后教”则要求教师有一定先知先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把握学生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保证所教学的知识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解释,并对其进行改进。然而,“后教”并不意味着教师把问题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觉找到问题解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3]。
例如,在进行“千米”与“米”转换知识教学时,教师需提前了解“千米”和“米”转换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转换过程及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千米有多远?”,学生们很快就答出了“一千米=1000米”,教师继续发问“8个1000米是多少千米?7千米中有多少个1000米?”,通过此种点拨方法,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千米”与“米”转换知识,而且还能将其应用到其他单位转换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令学生掌握更多数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又如,在讲解“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15道“商”相同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当点拨,令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教师在要求学生计算时,当学生计算前几道习题后便会停下来加以判断与思考,剩下的几道题不用计算,即可得出答案。结合大量实例进行观察、分析,学生通过习题对比找出规律,即可锻炼其概括能力。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这一能力,对其后期数学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而言将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应用先教后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即可令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大胆思考及实践,令教学效果得到整体优化,为学生后期学习及发展奠基[4]。
(三)展开循序引导,培养优良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结合数学知识教学目标,考虑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由具象到抽象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设计出一道题,让学生能领悟到正确学习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在此阶段训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此获得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先学”学习方式,让其在“先学”之后做总结,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和“知识归纳”的能力,从而显著地提升“先学”能力。
例如,在学“小数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有关的旧有知识,如小数点移动关系数的大小等,再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0.6×0.7=?”,向学生询问“这个算式能不能直接做运算?”“怎么才能把把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当学生开始提问及发表意见时,其学习能力则随之提升。再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逐渐地指导学生对这一章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在学生使用先学方式基础上对这一章的知识有了初步认知后,教师即可以设计一套应用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李老师在学校食堂买了5包面粉,每包25kg,再加上120kg的大米,请问李老师一共采购了多少公斤的面粉和大米?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得到25×5+120=245kg。然后,教师何以将大米千克数条件进行更改,如李老师买了5包25kg面粉,四包3kg大米,请问这两种粮食一共有多少斤?当学生意识到,问题还是原来问题,只是改变了之前的条件时,即可让其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改变题目形式,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进而在后期数学学习时保持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优良意识及习惯[5]。
(四)坚持因人而异,强化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不仅要采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而且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适合其学习及接受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巩固学生知识根基,又能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6]。
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后的形状。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正方体棱长8cm,其表面积是多少?”“将两个这种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方体,其表面面积是多少?”“若把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其表面面积是多大?”这些习题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复杂,即可充分发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针对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其数学水平。再如,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这一关键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习题难度层层递增,让其在第一时间掌握问题,从而提高其数学能力。可见,采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主体性,让其在小学数学课上学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和自主性,又能促进数学课堂效率得以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学习,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洪诚杰.基于先学后教,提升核心素养——“先学后教”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2(16):58-59.
[2]廖振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2(06):41-43.
[3]曹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36):181-182.
[4]朱文革.学案导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策探讨[J].名师在线,2020(28):7-8.
[5]张荣生.小学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福建教育,2020(31):32-35.
[6]陈玉玲.巧用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学案导学”的教学实效[J].新课程导学,2020(1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