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肖蓉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341000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资源,将其引入初中美术教育不仅契合了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更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分析非遗文化与初中美术教育的契合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美术素养。将非遗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环节,既能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此外,非遗的引入还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对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美术教育、文化认同、创造力培养、教学策略

正文


一、非遗文化与初中美术教育的契合点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形式生动、内涵丰富,既有剪纸、木雕、年画等视觉形象鲜明的实物艺术形式,也有诸如传统戏曲、曼扬优雅的民族舞蹈等动态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为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它们不仅外在形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而且内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承载着祖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与正处于感性认知阶段的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高度契合。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富有生动画面感和情节张力的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民族元素、地域元素等,更易引起初中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热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晶莹瑰宝,承载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和审美追求。它们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融汇着无数先人的心血和智慧,层层叠加,孕育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中国书法艺术就蕴含着儒家思想的审美理念,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景德镇窑火生生不息的传承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气节。

这种内在的人文蕴育与美术教育所追求的人文性质高度契合。将这些饱含灵性的非遗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既可以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又可以发掘和呈现美术教育所具有的人文底蕴,增强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育人功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孕育了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诸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体育运动等多个门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元并存的文化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与此同时,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正朝着多元化、综合化的路径前进,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不局限于单一的美术形式。因此将这些姿态万千的非遗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接触到更加多元丰富的艺术形式,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培养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契合美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和载体。要充分整合地方非遗资源,将其丰富多彩的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讲解造型原理时,可以结合剪纸、木雕、年画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域风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分析它们在造型、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独特手法,让学生在感受民族艺术魅力的同时,领会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在介绍民族服饰时,可以引入苗族蜡染、傣族捺印等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工艺制作过程,探讨不同民族在服饰设计中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理念。在讲解书法艺术时,可以拓展到楹联、对联等流传于民间的书写艺术形式,探讨它们在字形结构、布局构图等方面的独特审美特征。通过这种将非遗文化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整合式教学,既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感受艺术之美、民族之美的独特魅力。

单纯依靠课堂理论学习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非遗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审美情怀。因此,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非遗文化的现场。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民间手工艺作坊等,近距离接触和观摩各种非遗实物和制作过程,了解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也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现场示范教学,现场演示编织、雕刻、绘画等民间技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熏陶。最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非遗艺术的制作过程,如亲自剪制精美的剪纸作品,体会剪刀落在宣纸上的舞蹈般的优雅;亲手捻制温润瓷器,感受泥塑的魅力等,真正做到"学中练、练中学",在实践中理解和内化非遗文化的精髓。通过这种生动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非遗技艺的理解,更能感受背后蕴含的珍贵文化内核,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引入非遗文化对提升初中美术教育质量的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将其引入初中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这些优秀文化基因,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集体的审美认知与创造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和巧妙的造型手法。将这些视觉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既为学生拓展了审美视野,增强了审美鉴赏力,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比如在制陶环节,既可以学习各种釉色的运用技巧,感受质朴大方的民族审美情趣,又可以创作出富有个性的陶艺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体现为实践性的生产技艺和民间工艺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将其引入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亲身动手体验、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专注力,也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艺术资源,与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高度契合。将其融入教学各环节,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不仅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真正提升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当然,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相信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非遗文化将为初中美术教育带来全新的活力和未来。

 

参考文献

[1] 邹杨.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2(34):163-166.

[2] 黄伟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策略[J].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