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打造故事型党史主题育人新模式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刘敏菁

广州市南国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二零二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掀起了“学党史”的热潮,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学情,我们创新性地提出“追寻党史足迹”“倾情演绎故事”“感悟精神内核”“建构理想信念”四步走的故事型党史主题育人新模式,力求提高党史学习的育人效率,培育小学生理想信念。


关键词

故事型;党史;项目;红色精神;理想信念

正文

二零二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掀起了“学党史”的热潮,党史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沁润童心,培根铸魂。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笔者结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四步走”故事型党史主题育人新模式,力求提高党史学习的育人效率,培育小学生理想信念。

一、追寻党史足迹

遵循唯物史观,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党史启蒙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依托,按照时间的线索,巧设“建党篇”“建军篇”“抗战篇”“解放篇”“建国篇”“成就篇”六个项目主题,每年级安排一个党史故事主题项目学习。

按照时间去编排党史学习,让散落的党史故事,有了更清晰的时间线索和历史背景。在党史故事搜寻方面,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利用广州智慧阅读平台,全景式呈现党史故事

 广州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联合广州教育科研院,定期为学生推荐红色故事读本,在20217月推出了“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的系列,这些经典读本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故事,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推进全科阅读工作,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主题项目,积累更多的党史故事。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学生了解本土红色故事

广东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东江纵队的历史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本土红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搜集观看视频,采访人物等,寻找背后感人的红色故事,在体验式的活动中,潜移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以问题情境和资源支架为导,寻找相应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图文资源支架,呈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变化,激起学生的共鸣,实现了教师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引导,然而翻天覆地的巨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样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是怎么诞生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寻的兴趣,学生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红船”的历史和“红船精神”,共产党先驱不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崇敬之情

二、倾情演绎故事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标》中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基于对课标的理解,笔者认为,要鼓励学生对收集的故事进行情境式精加工,结合情境的精加工策略有助于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

故事的演绎是学生感性认识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感悟越深,越利于学生理性价值观念的构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静老师向我们指出:“党史的教学既要实事求是,也需要能像讲故事一样‘连贯而通透’地将历史的逻辑叙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讲好党史故事,应成为了我们师生共同的追求。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小红豆”讲红色故事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在班级中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在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亲近红色故事的兴趣,我们还创新了演绎故事的形式,比如,增设“红色故事,我来配音”这个活动,精心选取了《飞夺泸定桥》《觉醒年代》《长津湖》等红色影片的经典片段,邀请学生绘声绘色地为影视片段配音,鼓励学生代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感受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感性体悟。再如,我们创新性地融合了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学科三科的红色资源,让学生从朗读红色诗词出发,串讲红色故事,在唱红歌传唱中,感悟英雄气概。

三、感悟精神内核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定期开展分享汇报交流,小组成员的思维碰撞交流,往往会引起更大的共鸣,小组成员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近期学习到的“党史”故事,并畅谈感悟和启示。

红色精神并不是凝固在特定的岁月,爱党爱国的情怀、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并被时代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我们要鼓励学生融通今昔,从红色故事看到今天的同心抗“疫”,从革命传统看到今天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间的代代传承。

在丰富的故事分享和演绎中,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和触觉,实现知情意行的联动,感受精神的薪火相传,触发学生更深的感悟。

四、建构理想信念

于晓璇提出:“我们进行‘理想信念’内涵教育时,要抓牢‘中国梦’的主题”,而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课本最后一单元最后一课的落脚点正是“中国梦”。故此,我们鼓励学生从“中国梦”的角度去思考“理想信念”,教师可以提供“理想信念”的支架,引导学生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理想、牢记时代使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爱集体爱家园、励志笃行,立己修身”方面思考自己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经历了思考,融通今昔故事,是在项目式学习中,逐步培植生成的在党史项目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个体意识、感性认知、最后,水到渠成,达成一定的集体共识,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让理想信念的建构成为一种成为真正的理性飞跃。

在后续的生活中,我们鼓励学生对“中国梦”进行长期的思考,把理想信念投入到真实的实践当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理性传承。

 

参考文献:

1. 苏西·博斯 约翰·拉尔默著.项目式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 于晓璇.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研究[A].山东大学.2020.6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