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分层布置作业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付明

兰州新区秦川镇胜利第一小学 730000

摘要

当代,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政府颁布执行“双减”政策,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作业进行布置才能达到更好的辅助课堂学习的效果成为了教师们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而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教师对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作业的策略是尤其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对这个问题将在下文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和策略分析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分层布置作业

正文

在当代“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下,无疑减少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并保障了学生们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而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必不可缺,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课下适量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因此,要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效果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这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策略

1. 缺乏趣味性

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于对知识点的单一考察,大部分都无法引起学生们对作业的兴趣性,只能强制性的让学生们完成枯燥的书面计算题形式的作业以达到目的,而小学生年纪相对较小,想法幼稚,只有一件事引发到他们的兴趣才会积极去做,这样传统的作业模式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完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形式单一、枯燥

在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数学作业往往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的,的确,直到现在仍有大部分小学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仅限于书面作业,这种形式虽然简单,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却是非常不利的,仅仅这样的“刷题式”巩固数学学习知识,会容易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变得僵硬、模式化,对于变化过的的数学问题无法举一反三,灵活思考,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3. 缺乏实践性

传统的作业设计由于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源于实践,小学数学的应用最终也用于生活实践,因此,小学老师应该在布置小学作业时注意向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地将数学作业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缺少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在我的教学生生涯中,也见过不少相似或迥然不同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却需要差异性的改变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而传统的作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不一,这样对于学生们学好数学、热爱数学的信心与热情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策略

下面我将针对上文对传统数学模式的缺点,分享一些自己在教学中选择分层布置作业策略的一些方法内容和具体事例以供参考。

1. 学生个体差异分层

    我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本,布置的作业也是如此,分级布局教学作业策略中如何分级主要也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学习者个人差异以及智能构成的特点,学生们进行分层级布局教学作业,可以设计一个能够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的作业,能在之后的作业布置或教学中都能根据与此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和教学。例如:我曾设计过这样的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我的数学奇妙之旅”,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作为自己数学旅程记录本,作业内容:在每天的数学课结束后,将自己对本节数学知识的感想、讲的不太懂的地方、自己更加独特的解题思路、上数学课的心情或是想对老师提的建议、心里话等等,只要是关于学习数学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写下来。我会对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认真批改回复,慢慢地会对每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都充分的了解,也能了解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在作业方面也能容易的对学生们分层布置,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

2. 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要从层级化做起,以开展分类设计战略教师们在进行教学作业设计的时期,一定要综合考虑全部学生,要每个学生的总体状况考虑,再将每位老师和同学相互之间的差异都考虑进去,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能力设计出具有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不浪费做作业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巩固。例如: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中,有关方程和代数式的内容是"数与代数"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等,这些数学教学模型都源于实际或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老师设计与布置教学作业时,就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状入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而在分层布置方面,需要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多个问题,由浅至深,环环相扣,注意数学思维的连贯性和深入性,比如布置有关于方程的作业时,设计题目以“已知一个笼子中有若干只兔子,另一个笼子中有若干只小鸡,如果数出来兔子的脚一共有40个,小鸡的脚一共有20个,那么兔子和小鸡分别有多少只呢?”为引导,引导性的题目要求所有学生完成,这是对本堂学习成果的验收巩固;后面稍变题目,“将一半的兔子取出来放进另一个空笼子里,再将若干只小鸡取出来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已知它们的脚一共有24个,那么放了几只小鸡到笼子里呢?”,这是对中等同学所要求的,只在原题上稍加难度,并不要求数学思维的进阶;再进而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拓展和提高,也是对后面学习内容的一个预习的展开,再改题为“又从只有兔子的笼子中拿走了若干只兔子,从只有小鸡的笼子里拿走了若干只小鸡,将它们放入同一个空笼子中,已知它们一共有10只,数出它们一共有30只脚,那么请你试着求一求,兔子和小鸡分别有多少个呢?”,还可以再适当加以提示,如“用两个方程最好求解哦!”这样的提示可能会使更多学生打开思维,成功求解。

结束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作业模式无疑对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们针对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布置和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教育、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苗.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思考[J]. 生活教育, 2022(6):3.

[2] 肖小英.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四策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7.7(20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