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阮小鹏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实验小学 江西 抚州 344700

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大胆的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主动地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小学生

正文

科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面的提升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一定的教学启发和参考。

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借助实物还有模型以及演示实验等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观察法,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组成》时,这篇文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能了解土壤组成成分,掌握成分的特点,观察描述沙质土和粘质土特点等,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了解自然事实。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或者讲述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当中。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根》时,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根的形态,探究分布特点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植物根生长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动态的展示科学现象,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在这个视频的辅助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

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环境

要想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环境,引导学生和自己共同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这样可以进一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在科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科学原理,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比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土壤中包含空气这个成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倒进土壤当中,这时候学生观察到土壤的体积变小了,而且有气泡冒出来,这说明有空气,还有的学生会借助放大镜发现土壤颗粒间有空隙存在,证明里面有空气。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猜想然后完成验证,这样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设计与制作:风帆小车》时,这节课要求学生可以掌握利用风力为装上风帆的小车提供动力,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小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如果装上风帆是否可以动起来,让学生通过猜想完成实践,最后验证自己的猜想,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观察和归纳,让学生自己观察教学中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各种结论,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科学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引发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光的传播》的时候,这节课鼓励学生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光传播进行自主的探索,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发现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态度,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为了让学生直觉思维得到培养,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细致并且深入的观察问题。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花》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花朵,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学生自己就可以了解到花瓣是借助萼片托住的,而且花瓣里面还有花蕊,花蕊分为雌蕊还有雄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中就可以掌握花的各个组成。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课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学会从各种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五、在课堂中设疑,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为了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具有浓郁的探究氛围的课堂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这节课要求学生探究铁生锈和水还有空气的关系。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铁锈如何形成的,让学生思考铁锈和铁是不是一种物质。然后为学生展示两个小朋友观察铁锅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了什么?生锈的地方有哪些特点,借助问题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要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设疑,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知识,不断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川.提升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在线教学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11).28~29.

[2]张维.浅谈科学课中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9,(30).74.

[3]周小杭.科学源自生命始,一花一叶总关情 --小学科学起始段养殖活动的设计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