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赵晓静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256200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生活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带来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有效促进相关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来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开展相关生活化教学是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现改革创新,进一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实施路径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事例和社会热点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丰富、全面、灵活,促进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建议,促进其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和学习实践生活化活动,以发展良好的德法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生活生活化教育的重要基础,教育必须服务于生活。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生活是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从教育目标来看,生活化本位教育旨在进一步有效帮助学生过上健康美好的生活。从教育内容来看,生活化教育的教育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是一种革命的生活化现象。它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现象,结合相对应的学生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选择和完善生活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生活化教育主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参与和合作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重要主体,教师因此就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生活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生活逻辑,将学生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的教育目标。理解新时期初中德育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应指导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教师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走进学生生活的世界,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了解学生现实生活的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表演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生活与教学内容没有深入挖掘

生活化教学应该呈现怎样的生活方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最喜欢的生活素材是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有老师提到热门话题也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也会将这一类材料引入教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必须对社会事件有相对较好的理解,并能够根据他们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然而,当教师介绍这些材料时,他们只是在教室里进行讲解。在很多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以新闻稿和照片的形式提供新闻,或者直接向学生播放信息视频,包括关于普通公民生活和重大事件的信息视频。这些未经转换的特殊材料直接引入课堂,包含了许多无关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对这些材料不敏感,无法通过直接体验深刻感受。课堂教学中要呈现的生活,不能简单地用借来的真实,而要经过调整和综合,以‘日常生活描写’的形式,讲述更多学生能接触到的生活故事。

2.2 生活化教学设计形式化

在以生活化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时,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尊重了学生主体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除了一些开放性的课外活动外,很多学校班级的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被动思考的状态。在一些讨论活动中,即使学生聚在一起,也是被动地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甚至抓住机会讨论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听老师的讲解。教师选择社会生活案例,以视频、照片、教师语录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作为旁观者完全与生活案例无关。历史的真实情况让学生很难理解,这里的老师成了历史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形式上的尊重和主体不足。另一方面,生活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在以生活化为中心的教育中,学生是主要的交流者。学生不仅要学会与老师交流,还要学会与同龄人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花在与老师交流、从老师那里获取教育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听从老师的指导上的时间最多。即使老师让学生讨论,学生也只有5到10分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全班发挥主导作用。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用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乐趣,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学生可能会因为参加活动而产生怀疑或与其他同学的意见产生冲突。学生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获得生活经验的过程。实践中,大部分活动以小组讨论为主,涉及的问题比较肤浅简单。学生不是积极思考,而是从课本内容中寻找答案。教师开展的活动大多注重形式,教学仍主要由教师讲解完成。

2.3 实践课程开展较少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没有任何老师或学校开展与第二课堂相关的活动。通过对没有进行第二课堂深入研究的老师进行访谈,有的老师甚至认为第二课堂没有实效,难以实现,效益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和第二课堂相关的活动在接受调查的八位教师中,只有一位表示自己有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经验。教师认为,第二课堂的实施需要实地调查、规划以及持续关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因此,教师强烈反对实践课堂,不愿意积极配合学生或安排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面对安全、经费等一系列问题,老师们并不积极应用第二课堂。受当前客观形势的制约,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家长和老师都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纯净的学习氛围。学生生活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单调。在校园里,学生的课表排得满满的,不需要上实践课。无论是课程完成还是自学,第二课堂的利用率几乎为零。在校园外,学生的日常生活两点一线,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尤其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学生更难接触社会,体验校外生活。

3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3.1 结合生活经历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人们在生活当中不断实践、总结得出道德与法治思想观念,在生活实践过程当中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通常来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不断进步及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当中,也体现出来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其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进一步有效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是培养起相关审美意识以及激励内心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有效促进美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源泉,传统优秀文化以及道德与法治都无时无刻地体现在人们生活过程当中,可以说道德与法治以及传统优秀道德文化能够在生活当中提炼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来体会传统文化,通过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欣赏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3.2 利用生活案例深度挖掘课程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无论是在思想还是法治观念上其都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时间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更新,因此在生活实践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是逐渐随着生活体系不断变化而变化,在生活实践过程当中处处都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在生活当中人们每天都有相对丰富的生活案例来提供给教学使用,生活当中相对复杂的实践情况更能够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过程当中借助在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案例,进一步促进学生去深入挖掘以及思考,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一步吸收。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守社会规则》当中,社会规则不仅仅表示了法律体系方面的规则,同时也包含了社会规则,存在道德层面的约束,如果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车上有年轻乘客为老人让座,那么就表示这位年轻乘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可以称之为道德约束下人的行为,假设没有人愿意让座,那么乘客表现的是道德上的缺失,没有人受到伤害,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并没有违反法律上的规则,但是如若有两个人抢座位发生肢体冲突受到伤害甚至影响公交车运行,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这就可以称之为违反了法律上的规则,就需要受到治安处罚,类似的案例在生活当中相对较多,人们在生活当中往往会受到来自道德与法治的约束,而这两者又往往是以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危害性来进行划分约束的,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以及联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了解两者对生活的约束作用。

3.3 引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课堂生活化教学是教师的有效手段。中学生属于年轻有活力的年龄段,自尊心相对较强,往往对外面的世界有相对强烈的好奇心以获得满足。然而,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对法律法规的无知使他们容易受到不当行为的影响。道德正义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从而使他们树立三个正确的观念,成为懂法守法的优秀青少年。通过以生活化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获得课本之外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以及知识。比如八年级第二册第四课“依法履行义务”的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法律的统一性。总结相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创造生活条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谈论自己在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讨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给出生活实例:刘英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当他们回家时,他们发现钥匙不见了,卖家捡到了他们的钥匙,但卖家要求他们购买一杯咖啡作为回报。面对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课堂互动活跃,学生积极讨论,提出不同观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4 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学生品德、行为品质、意志文化的培养,而不是课本知识。实践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带来真理,学生必须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有相对深刻的体会和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相关师生互动。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帮助学生理性思考他们在履行职责时遇到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意志和品格。社会发展使他们能够了解国家和社会状况。为了获得科学和全面的理解,要求学生实践一些社会现实,并分析这些情况如何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上提到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分析问题,形成全面的国家安全观。总之,作为初中道德法治的学生培养方案,教师必须关注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促进新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教育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同时,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标。

4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进一步落实目前立德树人的根本重要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方向,通过以生活化教学来促进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内化理解,注重学生在生活当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感体验以及道德实践,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的落实,给予学生更多创造及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为促进生活化教学能够取得相对较为良好的效果,笔者自身对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美. 基于深度学习的法治课生活化教学——以“爱在家人间”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76-78.

[2]李祥. 运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2021,39(02):121-124.

[3]胡婷婷.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2020,(24):221-222.

[4]周华选. 基于情景教学法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68.

[5]钱小军. 会问,让学习更有深度——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J]. 华夏教师,2020,(01):75-76.

[6]汪剑锋.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 才智,2019,(34):213.

[7]莫以丽.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大新县某中学为例[J]. 法制与社会,2019,(33):193-194.

[8]李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12-113.

 

作者简介:赵晓静 1978.11 女 山东邹平市黛溪办事处城里村 汉 本科 山东省教育学院 一级教师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