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凡

菏泽市定陶区张湾镇和平小学

摘要

音乐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素质;在音乐教学中,既能给学生以休闲、放松的机会,又能加强对美的认识与追求。把音乐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这能让小学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对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作出回应,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促进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融入生态;环境教育

正文


1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特征及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特征如下:

首先,专业技能学习的困难被减少。相较于专门的生态环境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愉悦感与专业的生态环境知识相融合,通过对特定生态环境的认识进行分解,将对生态环境的视听知觉与学龄期学生对乐曲韵律的反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生态环境中的音乐元素或物质感到好奇,可以指导他们开展跨学科的知识学习,比如:“为何一片树叶可以清脆地歌唱,而鲜嫩的树叶不可以?”“为何鸟类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而雄狮的声音却越来越低?”

最后,增强环境保护的自动性。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废弃物”用于音乐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发地进行废弃物处理,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各种垃圾的“资源化”特性,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2.1音乐学习,欣赏和实践教学的合理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音乐学习、鉴赏和动手操作等科目进行适当的分配,例如,要把学习音乐基本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在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比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满足各年龄层的需要

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口头的鼓励与表扬。小学生对活动有一定的参与需要,但是对声音、视觉等感官的敏感性不高;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某种认识,他们需要更多的物质和文化上的激励,也需要更多的参与。与此同时,学生对声音、视觉的敏感度提高,模仿、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2.3选课材料

在音乐课堂上,以童谣、歌曲等为主要内容,注重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花蛤蟆》这首有趣的歌曲,歌词生动地描述了花蛤的外形,用有趣的声音吸引了同学们,也让学生们更加接近于大自然的生物知识。还有,《垃圾分类歌》这种环保音乐,不仅可以让小朋友们喜欢,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环保的观念。

3小学音乐课在生态教育中的地位

将小学音乐课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生态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等不均衡现象。

3.1过分追求教学实效的小学音乐课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以确保学生能够从新知识中获取最多的信息。许多好教师之所以能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自己想要的教学目的,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效率。然而,对教育效能的追求犹如一柄双刃剑,让教师陷入了“只见树不见林”的怪圈。没有看到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一些教师非常注重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一切都传授给学生。如果一些有较好基础的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步伐,那么教师们就会很喜欢他们;然而,仍有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儿童,仍然在音乐学习的大门外徘徊,教师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愤怒和怨恨,久而久之,由于教师对高效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就很容易抛弃这群“落后学生”。

3.2过分强调“预设”的小学音乐课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与其它科目的教学一样,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设计和教学的程序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教育过程的变化,死板地按照既定的步骤去做,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音乐教学的僵化。比如一些教师,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全都扔给学生。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表面上是平等的对话者、对话者,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预先设定的回答。教师在教学中预先设置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所作的准备工作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教师并不能仅仅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挥来判断一节音乐课的好坏。

4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教师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启发学生的教学灵感;各地区的教育局、小学与当地的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等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兴环保技术、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生态环保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们在教学中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第二,要对学校的音乐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许多音乐知识和器具都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我国的音乐器具,更是与生物的多样性密不可分。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设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关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结合,既能充实课堂的内容,又能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多学科课程互相联系,充分发掘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在音乐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不能与自然科学、劳动等学科割裂开来。多学科课程的互相联系,既可以将生态环境的思想完全反映出来,又可以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教育的多层次和全方位。比如,在科学课上进行了关于垃圾循环利用的科普知识之后,在劳动课上,可以引导同学们利用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以此来充实我们的音乐课。

第四,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小学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去感知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去体验大自然的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德智”“体”“美”全过程中,要从课堂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习惯。通过实施生态文明“进学校”战略,开发精品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绪体验,加强对美术的培养,注重将系统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对生态文明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个层面的普及,进一步充实和健全我国的音乐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1]侯杰.学生生态学视野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学生[J].学生中国民族博览,学生2023,学生(16):学生187-189.

[2]潘佳旖.学生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学生[J].学生北方音乐,学生2020,学生(09):学生141-142.

[3]段韫唯,姜志诚.学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学生[J].学生环境教育,学生2023,学生(11):学生75-76.

[4]刘丽云.初中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途径探析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14.

[5]陈红蕊·浅谈环境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5):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