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乘着多声部的翅膀飞翔——浅析小学歌唱中多声部教学的有效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毛丹丹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

摘要

多声部歌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近乎完美地协调、统一、和谐的“天籁之音”,陶冶并净化着人类的灵魂。一线音乐教师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如何实行多声部教学?笔者通过二声部的初体验、固定音型的伴奏、卡农的呈现、低声部主干音的保留等方式来进行研究,力求课堂合唱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小学歌唱教学 歌声 多声部

正文


    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能够影响年轻人的众多手段中,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思维有力的源泉,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美育和智育对学生的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音乐课不仅是美育课,且是一门全面育人的综合课,学校音乐课应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主要目标。课堂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单一的听唱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所以,小学歌唱中多声部教学的有效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为何开展多声部教学?

(一)多声部教学的意义

     多声部音乐训练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多声部音乐训练,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深思。多声部歌曲创造出和声的美妙与和谐,带给人美的愉悦和享受,更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产生相互共鸣。多声部歌唱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多声部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曲目,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但纵观各中小学,教师对合唱教学大多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有的教师对于合唱歌曲,只教单声部,还有一个声部一带而过。还有的教师两个声部都教,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观摩相关的优秀课例,对小学歌唱教学的多声部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整理。

二、如何开展多声部教学?

(一)二声部的初体验

    我们时常觉得合唱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是非常之艰难的,所以打算建立系统的学习体系,比如从单音开始,从单声部开始,这样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最后呈现和声效果。笔者试过这个方法,但被现实重重地予以打击。之后,在区教研员周特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了“一起玩音乐”基于音乐要素的小学音乐课程的区域教材。其实,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可以在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中,渗透多声部教学。

    例如:在区域辅助教材小学班级合唱练习素材中,sol”和“mi”是一年级学生最早接触的两个单音。现在笔者不是把这两个单音单独教授,而是通过音列歌《嘿嘿》,学生在师的带领下,在钢琴上哼唱这条旋律。师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会这首歌的旋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多声部教学。

图片10.png 

等学生能唱会这首歌时,一部分学生顺着唱,另一部分学生反着唱,形成二声部教学。

图片11.png

     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固定的长音伴随主旋律歌唱。

图片12.png 

    最后,等到学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可把这三个声部通过叠加的形式,最后汇聚成三个声部,达到多声部的效果。

(二)固定音型的伴奏

    “固定音型”又被称为“顽固伴奏”,主要用于伴奏声部,是简单有效的一种织体写作手法。一般采用和弦分解形式,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或全曲。在奥尔夫教学中,这种形式较常用于合唱教学中。多声部歌曲的魅力在于具有交响性,而交响性的关键在于和声的丰富变化。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聆听,激发听觉表象下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和声有更深的认识,循序渐进能够在演唱时关注声部间的合作,感受声音的和谐性。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龙的传人》,主旋律的学唱相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那么如何在简单中变化出花样?笔者通过顽固伴奏的形式,就是一种比较直接的、丰富歌曲的多声部的教学手段。和弦的顽固伴奏,最后学生声音的汇聚、达到统一,音乐艺术得到升华,最后寓意着祖国的统一。

图片13.png 

    例如:五年级上册歌曲《乡间的小路》,这是一首单声部的歌曲,旋律轻快,同样也适用固定伴奏音型。

QQ图片20240220114636.png

(三)卡农的呈现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卡农也是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演唱形式,歌唱卡农也是发展二声部歌唱的最好准备。但要想较好地呈现卡农的效果,首先第一声部的旋律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先可由师生合作,生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生自主开始前,师要引导生进入卡农时的进入点,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度,然后交换声部,最后呈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二年级下册歌曲《两只老虎》,这是低段教材中最早出现的卡农歌曲,首先学生对于歌曲的主旋律要非常熟悉,且能唱准。

图片14.png 

(四)声部的增加

    教材中有很多歌曲都能进行简单而巧妙地加工,只要符合作品音乐形象,符合和声配置原则,具有和声美感就可以了。随着多声部歌唱教学的推进,中高段学生已逐步积累了合唱经验与和声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乐谱,并尝试自己创编二声部乐句。对教材进行声部改编,不仅丰富了教材歌曲中的多声部作品,还可以使作品的难易程度贴近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教学更加有效率,班级合唱也将迎来硕果。

    例如:三年级上册歌曲《捉迷藏》,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高声部的活泼欢快,低声部可以通过长音来表示,笔者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第一段配置了低声部,通过长音的演唱来感受风儿的呼唤。

 QQ图片20240220114657.png

    例如:五年级上册歌曲《丰收的节日》,歌曲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活泼欢快。歌曲由齐唱和合唱两种演唱形式组成,为了在合唱部分获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把低声部的两个乐句叠加成二声部,待学生学会唱之后,再加入高声部的旋律,让织体更加饱满,和声效果更加明显。

QQ图片20240220114707.png 

(五)主干音的保留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对于比较难的合唱作品,教师必须做到删繁就简。删繁就简,意思就是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一首合唱作品,尤其是高段的合唱作品,若一线教师想完全按照作品的原始状态,教授学生进行合唱,从而达到很美的和声效果,在一个课时完成,这在现有的学生基础水平上是很难实现的。那么,如何在第一课时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呢?笔者认为应该把低声部的旋律进行删繁就简。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萤火虫》,歌曲第三、第四的演唱形式是合唱,以三度关系叠置形成的合唱部分。为了营造一种很好的和声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授第一课时时,对于低声部的旋律进行了删除,保留了主干音。

 QQ图片20240220114719.png 

    两种不同的旋律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当孩子们在聆听中品味到美妙,他们会由衷地理解多声部学习的意义:“那是一种比齐唱更打动人,更富有意义的演唱形式。”

    多声部歌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近乎完美地协调、统一、和谐的“天籁之音”,陶冶并净化着人类的灵魂。但多声部歌唱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从低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应用到多声部歌唱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充满色彩的歌声中徜徉,让歌声乘着多声部的翅膀飞翔,终会开出绚丽之花。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