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表现下的现代戏曲舞台美学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崔敬一

中国煤矿文工团

摘要

“戏曲”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全人类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技术被用于戏曲舞台,使中国传统戏曲逐渐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并形成了新的戏曲舞台美学,融合了现代人的思想及观念,使中国戏曲艺术形态多样化,对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与中国传统戏曲融合,既解决传统艺术日趋被边缘化的问题,又丰富了戏曲舞台美学内涵及艺术价值,使戏曲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和神韵。对此,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深入研究了多媒体技术表现下的现代戏曲舞台美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现代戏曲;舞台美学

正文


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不仅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形式,还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舞台技术之一,将之应用于舞台中,不仅能够构成虚拟空间,还能够将抽象的戏曲活动及人物思想等具象化,从而提高舞台表现力及感染力,使舞台下的观众能够快速理解舞台上所表演的内容,加强观众与舞台表演者的共鸣。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及写实性,与中国现代戏曲有着共通性,所以两者能够融合形成多样化舞台形式,丰富现代戏曲舞台美学及艺术想象空间,使戏曲中的思想及美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直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感受中国戏曲的灵魂及写意性审美氛围,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艺术文化[1]。基于此,下文先简单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然后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戏曲舞台的应用及多媒体技术表现下的戏曲舞台美学特征。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是根据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万变不离其宗形成的,道家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展现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美学特征。道家哲学思想下,戏曲舞台人物面部、眼神、胸部、双臂、腿脚的摆放位置应处于不同方向,而且控制好晚上和白天的表演时间,例如晚上表演时间尽量选择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白天表演时间则尽量选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午时),这与道家的子午相哲学思想相符,以在参差错落中求平、求顺、求美[1-2]

中国传统戏曲还非常重视十欲望的平衡,即:

欲左必先右、欲右必先左;

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

欲进必先退、欲退必先进;

欲收必先放、欲放必先收;

欲响必先轻、欲轻必先响;

欲快必先慢、欲慢必先快;

欲直必先弯、欲弯必先直;

欲正必先斜、欲斜必先正;

欲矮必先高、欲高必先矮;

欲浮必先沉、欲沉必先浮。

每个句内容都互相矛盾,构成一双阴阳,形成太极图,所以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也需要将唱、念、做、打等形态构成阴阳交错的曲线,以将内在感情与和传达感情的写意性展现出来,从而增强戏曲的艺术魅力及舞台感染力[2]

二、戏曲舞台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戏曲舞台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约大量制作材料,包括铁、木、苯板等材料,而且通过各种设备能够快速营造具象化舞台情景,并通过视频特效使舞台效果更加逼真,既降低了戏曲舞台成本,又提高了戏曲舞台搭建效率。例如,在表演现代戏曲《头雁归来》时,可提前利用多媒体设备和AE技术做党旗升起特效,让飘扬的大党旗徐徐升起情景零失误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与传统舞台布置方法相比,不仅节约因用红绸布制作巨大党旗的时间,还减少因吊杆操作出错导致的舞台事故的发生。此外,还可利用数字技术将舞美设计资料存储在U盘芯片内,以便于携带和保存,实现零损耗重复利用[2-3]

(二)强化戏曲舞台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动态景移,还能够渲染各种声情,让戏曲舞台得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并在各种生动画面、图像及声音的烘托下,营造出戏曲舞台的演出氛围,使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更加惟妙惟肖,从而强化戏曲舞台的表现力。在戏曲舞台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将静景转变为动景,配合声音还能够将戏曲作品的中心思想及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陶醉在戏曲作品中,加深观众对戏曲的理解,从而提高观众的戏曲审美欣赏能力[3]。例如,在新排古装戏《青天鉴》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AE技术营造家郎深夜掘墓盗宝时,一道霹雷闪电闪现在大片荒枯草中的场景特效,从而强化戏曲舞台表现力,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盗墓时的紧张及恐惧感。

三、戏曲舞台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利用新型影像设备营造戏曲舞台演出逼真效果

    舞台场景布置灵活度不高是传统戏曲舞台的一大问题,而新型影像设备的应用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增强戏曲舞台场景的实体性,使戏曲舞台演出更加逼真。新型影像设备的应用能够在出现变动或者与演出内容不符等问题时,及时改动舞台场景,提高舞台场景综合表现力。冰屏(冰屏就是透明网格屏的另一种叫法,有的就直接把透明网格屏叫冰屏)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影像设备之一能够透过发光二极管强化戏曲舞台光源特效,从而模拟出更加真实的舞台场景,强化舞台视听效果[5]。例如,笔者于2021年援疆期间受邀设计的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出品制作的原创现代秦剧《在绿色原野上》就大胆采用“投影+冰屏+布景”的形式,与剧情有机结合,最终舞台呈现超出了想象。在整场演出中,舞台上四块冰屏被用于呈现多媒体画面的同时,还作为移动条屏与传统软景搭配使用,以分隔空间、变换场景。这一动态变化的布景让演出的层次更为丰富,为舞台表演创造更多调度的可能性,同时给观众带去全新的视觉感受。(如图1,2)

图片6.png 

1

 

图片7.png 

 2

)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及LED技术丰富戏曲舞台视听色彩

利用全息投影技术的光波干涉和衍射功能构造出虚拟的三维图像,然后结合视听技术立体化图像人物,让观众能够用肉眼直接到立体影像,从而看到更加精彩的戏曲舞台表演。还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动画场景,让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戏曲背景剧情。再结合LDE及多媒体视听技术,丰富戏曲舞台视听色彩,激起观众的戏曲欣赏兴趣[6](如图:3

图片8.png 

3

 

四、多媒体技术表现下的现代戏曲舞台美学特征

多媒体技术与戏曲舞台的融合形成了多媒体戏曲舞台,使戏曲舞台的空间表达方式得到了创新,舞台空间规模也得到了扩展,让戏曲舞台时间与空间实现有效穿越的同时,加强了现实与虚拟沟通。主要美学特征如下:

(一)舞台时间和空间有效穿越

多媒体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技术等的应用能够将零散的图像或者视频整合成连续的舞台视频或者背景画面,使舞台空间不断扩展,同时还能够增强视觉构图、灯光与声音的舞台表现力,让戏曲表演节奏感、情感表现力等都得到增强。而且通过多媒体设备及技术能够优化演员所需的舞台环境,并通过大量图像及视频营造特定自然环境及心理环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戏曲人物的情感及戏曲故事情节,提供戏曲舞台感染力[7]

例如,在表演京剧《白娘子·爱情四季》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乐,并借助多媒体影像技术及视听技术扩充和延伸舞台空间,以丰富舞台效果的同时,构建爱情四季舞台情景,以表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情感,如以绿色为基调,展现春意盎然,代表修炼成仙的白娘子来到人间,凡心已是春心萌动;以火红为基调,营造欢乐喜庆气氛,代表白娘子与许仙成婚,两人爱情甚为浓烈;以蓝色为基调,虚拟水漫金山、蛇仙水怪与神兵斗杀等场景,代表白娘子出现了肃杀气息,而且还被镇雷峰塔,世界清冷,人间悲凉的情绪油然而生。

(二)舞台现实与虚拟有效沟通

在多媒体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技术等先进技术支持下,舞台的现实效果能够与舞台的虚拟效果进行有效交替,实现舞台现实与舞台虚拟的有效沟通,这不仅增强了戏曲舞台的现场感和互动性,还扩展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如果将多媒体影像技术与多媒体视听技术、冰屏技术结合,还能够塑造虚拟人物,并且虚拟人物能够与舞台场景中的人物进行互动,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及听觉享受,并为观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观众戏曲观赏兴趣[8]

例如,在表演戏曲《天仙配新传》时,可利用多媒体虚拟影像技术虚拟出南天门、波涛滚滚的天河等场景,然后借助多媒体全息投影技术及冰屏技术虚拟除七仙女以外的其他人物,并用干冰制造烟雾慢慢缭绕整个舞台,最后扮演喜鹊的演员进入舞台,跟扮演银河演员们对舞。融合冰屏技术及全息投影技术后的舞台,不仅提升了戏曲艺术审美品质,还增强了戏曲视听感染力,虚拟影像配合真实舞台效果使舞台幻化无限空间,观众仿佛进入仙境之中并沉浸在故事当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已经与戏曲深度融合,既丰富了戏曲艺术内涵、艺术想象空间及舞台美学,又增强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及感染力,使中国戏曲艺术形态逐渐多样化,这对中国戏曲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戏曲是基于中国传统戏曲,结合现代技术演变而来,既彰显传统戏曲的情感写意性特点,又实现舞台时间及空间的穿越、舞台现实与虚拟的沟通,使戏曲舞台视听感染力得到提升,增强戏曲舞台表现力,提高戏曲舞台美学价值及艺术魅力。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戏曲舞台的融合,不仅能够降低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成本,还能够提高舞台设计效率、舞台效果及舞台表现力,使戏曲舞台表演更加直观生动,加深观众对戏曲的理解,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促进戏曲艺术发展。因此,上文基于对中国传统戏曲、多媒体技术等的了解,分析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戏曲舞台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下的戏曲舞台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金振进. 论多媒体在舞台戏曲美术设计的应用有感[J]. 文渊(中学版),2020(6):80.

[2] 李新群.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戏曲舞台美术中的运用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2(2):158-160.

[3] 田旻. 浅析多媒体动画影像在现当代戏曲舞台空间中的运用[J]. 戏曲之家,2022(18):178-180.

[4] 张旭. 关于新媒体在戏曲舞台美术中的运用思考[J]. 魅力中国,2021(25):334-335.

[5] 徐舸. 浅析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与戏曲表演相融合的现实意义-以张火丁主演的程派京剧《白蛇传》为例[J]. 戏曲之家,2018(11):45-45.

[6] 李大栋. 多媒体视域下的戏曲传播研究 ——以《绝对有戏》为例[J]. 魅力中国,2018(11):110.

[7] 江春燕. 现代戏曲中对舞台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J]. 空中美语,2021(6):260.

[8] 倪萌. 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21(8):131-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