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园;中班;美术;实践
正文
引言: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它能直接影响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幼儿教师在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把美术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幼儿们能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化理论的核心,充分吸引幼儿们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美,学会创造美。
一、组织开展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活动
人的生存活动和日常发展都需要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幼儿们自从出生就会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之下不断地成长,所以,幼儿园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还需要积极的组织开展一些美术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化教学理论,对幼儿们实施美术教育[1]。
比如,在秋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中班的小朋友们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秋天。孩子们会发现,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片叶子随着风飘落下来。虽然他们现在年龄小,不懂得怎样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但是他们在实践的时候,可以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打下扎实基础。
再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幼儿们特别喜欢吃月饼,赏花灯,因此,教师就能借助赏花灯的主题,带领幼儿们组织一场亲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制作花灯。教师可以提前为家长们准备上一些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张,指导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运用彩笔、毛线等去创作花灯,使幼儿们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会突破纸张与画笔的局限,还会使幼儿回顾以往的赏花灯的经历,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锻炼幼儿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二、挑选生活化的美术材料
将生活教学理论结合到幼儿园中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运用一些自己身边常见的物品或者一些废旧的生活材料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制作一些玩具和工艺品,从而装饰日常生活环境。一般来讲,大多数的幼儿们都使依据自己的直觉去认知和感受身边的一切,所以,在对幼儿们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鼓励中班幼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自己去搜集一些活动材料,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们的创作敏感性和创作积极性。
比如,幼儿们在吃下午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鸡蛋壳,让幼儿们将鸡蛋壳装饰成可爱的小动物,并将他们的成品展示到幼儿们的美工区,供大家欣赏。孩子们在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后,就会询问教师,其他东西可以装饰成小动物么?这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幼儿们从家中带一些废旧的生活物品,第二天一起做手工。第二天,有的小朋友带易拉罐、有的小朋友带毛线、有的小朋友带废旧塑料花盆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们就将带来的东西重新改装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物品,这时,幼儿园的美工区瞬间变成了聚宝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不但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操作力,还使他们形成了节约环保的观念。
三、确定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师倘若想要经过生活化的教学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尽可能地挑选一些符合幼儿们日常生活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幼儿们对它产生情感共鸣[2]。
比如,在冬天的时候,孩子们都爱吃糖葫芦,那么教师为了提升幼儿们的动手操作水平,就可以带领幼儿们运用橡皮泥,自己制作糖葫芦。一块块橡皮泥在孩子们的手上,经过创新变成了各种形式的糖葫芦。比如,在学习“我的家乡”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带领幼儿们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以及名胜古迹等,让幼儿们知道自己家乡的特色。在集体参观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将自己眼中的家乡画出来,这时幼儿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看,结合所想,运用各种颜色的画笔勾画出来,提升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理论相融合,是真正的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们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中,尽情的展示自我。生活化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爱上生活,懂得珍惜自己周边的美好,不断提升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将生活教学理论结合到幼儿园中班的美术教学中,不但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初步理解和掌握观察学习的方法,还能够彻底的调动他们的参与创造的学习欲望,充分提升幼儿们的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瑜.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60.
[2]施建英.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效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8):47.
...